内页大图
新闻公告
迎评促建 |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(八)
来源:党委宣传部 作者:招生就业办公处(校友室) 时间:2024年09月25日

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一问一答

第二期

为进一步做好审核评估工作,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、深刻理解、准确把握评估指标、内涵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,我校特别推出审核评估方案解读,向广大师生普及评估基础知识,推动全校上下形成“人人了解评估、人人关心评估、人人参与评估”的浓厚氛围。

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详细情况你知道吗?快来一起了解吧!

【单选】1.审核评估每几年一个周期:

A.3

B.4

C.5

D.6

【解析】:审核评估每5年一个周期,本轮审核评估时间为2021-2025年。(来源: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)

【单选】2.新一轮审核评估强调的理念是以( )为本位。

A.教师发展

B.学生发展

C.学校发展

D.教育发展

【解析】: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,引导学校促进教师投入教学,提升学生学习体验。(来源: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)

【单选】3.新一轮审核评估方针是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以评促管、( )。

A.评建结合

B.重在建设

C.以评促强

D.以评分类

【解析】: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推进评估分类,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、以评促管、以评促强,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、自省、自律、自查、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,建立健全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引导高校内涵发展、特色发展、创新发展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(来源: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(2021—2025年)》)

【多选】4.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:

A. 增加线上评估环节,优化评估流程

B. 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,实现一校一案

C. 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,落实减负增效

D. 丰富评估视角,强化多元评价

【解析】: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,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优化评估流程、实现一校一案、强化多元评价、落实减负增效。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,优化评估流程。综合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,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优势,做全做深线上评估、做准做实入校评估,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,让评估流程优起来。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,实现一校一案。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,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、弹性设置定量指标,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,兜底线、促特色,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,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,实现一校一案,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。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,落实减负增效。深挖常态监测数据,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(以下简称数据平台)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;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、天数、环节;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(评估)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(课程);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,让评估负担减下来。四是半富评估视角,强化多元评价。构建了“1+3+3”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,分别从常态资源、学校、教师、在校生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,让评价体系立起来。(来源: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(2021—2025)精要导读》)

【多选】5.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:

A.坚持立德树人

B.坚持推进改革

C.坚持分类指导

D.坚持问题导向

E.坚持方法创新

【解析】: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。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,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、育人过程、学生发展、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,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。二是坚持推进改革。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,落实以本为本,推进四个回归,强化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,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、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、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,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。三是坚持分类指导。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,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、培养目标、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,实施分类评价、精准评价,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、特色发展。四是坚持问题导向。建立问题清单,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,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,提出改进意见建议,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,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、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,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。五是坚持方法创新。综合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,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、定性与定量结合、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,切实减轻高校负担,提高工作实效。(来源: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(2021—2025)精要导读》)